close

記得剛上研究所時在南園迎新,雷老師說了個故事:他當時剛得了一個獎,獎名叫「優秀青年學人」之類的。他老婆聽說了非常訝異:40多歲已經是快要退休的年紀,怎麼還會是「青年學人」呢??雷老師解釋:因為歷史學界的成就往往開始較晚,研究歷程較長,所以40歲才能堪稱研究成果收割之日,連大學教職都大概是40歲以後甫能覓得。他老婆聽了嘆了口氣,說,好吧,年輕人你好好幹!

所以史學界的老師們,拿到博士學位大多是35歲以後,如果在40歲就拿到不錯的工作機會,那真的是優秀學人。對一般人來說,30歲前是人生的黃金時期,因此在網路上一般看到的都是" 30 things before 30",不過為了做研究,黃金時期不得不往後延至35歲,所以佐竹老師以前告訴我,要從事史學研究得活久一點:免得什麼事都還沒做出成果,到死的那一刻會很消沈....

且有鑑於我明年就是30,所以還是往後延伸到35歲好了 XD 

以下就是我的35 things before 35:

1. 從清大畢業。(這應該不是before 35,而是before 30~~)

2. 上台唱一首歌,並且台下有聽眾。

3. 考GRE或托福,考到我滿意的分數。

4. 經濟獨立,不用和家裡拿錢。

5. 存到50萬。

6. 去兩個我沒去過的國家。

7. 游泳不管三小式,學會換氣。

8. 減重至50公斤。

9. 到司馬庫斯。(上山四次都沒有成功,可惡~~)

10. 再學一種樂器。

11. 會用某一第二外語自我介紹。

12. 再去兩個台灣的離島。

13. 一個人去國家戲劇院,看一場戲劇。

14. 感情明朗化。

15. 定期捐款給慈善機構,如:在世界展望會認養至少一個小孩。

16. 騎機車單程超過20公里。

17. 讓爸爸媽媽開心地笑翻 / 以我為榮。

18. 幫助一個陌生人,不求回報。

19. 寫50篇觀影心得,在 bbs or 這裡。

20. 投稿任何一家報紙雜誌。

21. 每天至少做一種運動--包括散步30min,持續一個月以上。

22. 學會投資理財。

23. 做SPA按摩。

24. 開車兜風(不管有沒有駕照)

25. 連續一週一天逛一間博物館。

26. 去百老匯看一場音樂劇。

27. 丟一次瓶中信。

28. post crossing 超過 200張。

29. stay out all night for sunrise one time.

30. 讀10本以上諾貝爾文學作品。

31. 火車環島旅行。

32. 公開演講一次。

33. 消除草莓鼻。

34. 海外自助旅行5次以上。

35.  在看得到海的地方,住一個禮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vel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