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討論事情的時候
要弄清楚這是站在怎樣的立場  往哪個方向討論
                                                                               
由於沒有一種社會政策是完美的
根據時代背景我們必須不斷修正
以一個學法律、學社政的立場而言
討論政策的盲點  以期找出更好的辦法  讓領薪者過得更好
是社政研究者關心的事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當老闆、當總經理
政府能做的事只能「盡量」讓大家都有好日子過
                                                                               
沒有弄清楚大家的立足點
逕自說些個人如何在這種市場生存的原則
....待遇差你為什麼不自己充實努力換工作?憑什麼要老闆養你??....
除了對低薪階層、失業者隱含歧視之外
也和法律人失去交集  使得討論沒有意義
不能否認  個人仍然需要這種自救思維  畢竟的確不能總是等政策接濟
但別忘了  對政府來說
如果所有社會問題統統丟給達爾文主義去解決
那我們還要政府幹嘛?  大家自救不就好了  死的就是該死的
                                                                               
個人有自救思維是值得鼓勵
叫政府一起來膜拜達爾文
歷史證明  這樣社會秩序會出問題
21世紀還能看到這種似社會達爾文的言論
就知道我們歷史人文教育是真的失敗了
                                                                               
                                                                               
--
                                                                               
你沒有能力就沒人會理你  也不該理你
因為  沒有能力=不自己努力
既然如此  那為什麼我要辛苦賺錢繳稅給政府搞福利政策?
那些老人病殘鰥寡孤獨干我屁事?幹嘛不統統去死死好了  反正對社會無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vel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