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個年代總有各自的故事,留下的遺憾常常不會翻新,但一定聽不膩。


喜歡這部片有很大的原因,是導演聚集了很多人的故事,在恆春這個小地方上演。在我看來他們都努力地一個人過著生活:有原本也是模特兒卻慘遭公司剝削的苦情日本女公關、失意而從台北回恆春的搖滾樂團主唱、獨自一人打拼事業的小米酒業務、有每天等著他的魯凱公主的原住民警察、等著演出機會彈月琴的國寶阿茂伯、想用自己的方式經營恆春鎮的地方代表、唯一沒有說出故事的Shino.....這些人的心中或許都有夢想,共同點是他們都經歷了挫敗。




導演用幽默的手法宣示了台灣人的可愛:無論如何,日子還是一天天地過下去。即便阿嘉當郵差代工擺爛,又被迫搞一個阿裡不搭的團,最後還是也因為「恆春郡海角七號」那七封六十年前的信,找回了希望。

日本與台灣,1945年與2008年,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都是那麼地遙遠,卻又如此接近,即便是人已撒手人寰,故事還是繼續地走了下去,以一種特別的節奏,穿過了時空,進入了另一群人們的生活。

  
究竟,什麼才是最遙遠的距離?


導演在整部片裡對襯與對比的手法用得很多,如阿嘉騎著機車飛馳,將七封信件送到當年的友子手中,途中卻見到六十年前離去的日本教師往反方向走去,似乎預告著兩個時代的男人將做出不一樣的抉擇;友子在沙灘上漫無目的地走著,有人拍婚紗,她不得不閃躲鏡頭,反襯出她心裡的寂寞;鎮代表從穿著比基尼的外國模特兒前走過,鎮代不屑的表情和模特兒妖媚的身影,又襯出了時代與價值觀的距離......



導演也不喜歡把話說清楚,八十歲的友子在瞥見裝著信的錦盒後,鏡頭嗄然而止,同樣地,也沒說出阿嘉是不是真的跟著女孩去了日本,總之,海角七號的故事,沒有留下遺憾,大家都圓了小小的心願,算是個皆大歡喜,只是歡喜也可以留個空白。


有些故事,或許永遠沒有終結的時候..魯凱公主也一直沒有出現...

真的要說海角七號有什麼缺點,我想是田中千繪酒後跑去阿嘉砸窗戶的那段,這件事還導致了男女主角的床戲,算是蠻重要的轉折,不過她感到自己被阿嘉被欺侮,我覺得有點訝異,因為身為觀眾的我也沒有覺得阿嘉在欺侮她,頂多是不理她而已.....所以說這個女生是自己送上門的也不為過。

阿嘉在這部份的想法如何轉折也不是很清楚,或許一開始只是覺得這個女生很漂亮,後來又因為砸窗戶事件覺得她很令人憐惜,anyway,這個橋段我還是覺得沒什麼道理。

寫得挺混亂的,其實是有很多話想講,只好在這裡先擬個大綱,哪天有興致了,或許每段都可以來篇文字也說不定。總之,如果想看個開心又令人平靜的小品,就來海角七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vel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